<form id="v9bbx"><nobr id="v9bbx"><progress id="v9bbx"></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v9bbx"><form id="v9bbx"><nobr id="v9bbx"></nobr></form></address> <span id="v9bbx"><th id="v9bbx"></th></span>

          <form id="v9bbx"></form>

          聯系我們
          東莞市眾升儀器有限公司
           

          業務部
          聯系人:陳平
          聯系電話:0769-23131676
          傳真號碼:0769-23131096
          移動電話:15989633801(微信同號)
          Email:ZS1717@163.com
           QQ:782352024


          地址:東莞市莞城街道東城路莞城段33號405室
          公司網址:http://www.arammusic.cn
          文章詳情

          989條可靠性設計原則速查手冊(二)

          日期:2025-04-29 17:22
          瀏覽次數:473
          摘要:A102 電路應在半導體器件手冊上規定的β值范圍內正常工作。 A103 努力降低元器件失效影響程度,力求把電路的忽然失效降低為性能退化。 A104 使用反饋技術來補償(或抑制)參數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保證電路性能穩定。例如,由阻容網絡和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各種反饋放大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在因元器件老化等原因性能產生某些變化的情況下,仍然能符合*低限度的性能要求。 A105 對于重要而又易出故障的分機,電路和易失效的元器件在體積、重量、經費、耗電等方面答應的條件下,經可靠性預計和分配后,采用冗余設計技術。 A106 接...
          A102 電路應在半導體器件手冊上規定的β值范圍內正常工作。
          A103 努力降低元器件失效影響程度,力求把電路的忽然失效降低為性能退化。
          A104 使用反饋技術來補償(或抑制)參數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保證電路性能穩定。例如,由阻容網絡和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各種反饋放大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在因元器件老化等原因性能產生某些變化的情況下,仍然能符合*低限度的性能要求。
          A105 對于重要而又易出故障的分機,電路和易失效的元器件在體積、重量、經費、耗電等方面答應的條件下,經可靠性預計和分配后,采用冗余設計技術。
          A106 接插件、開關、繼電器的觸點要增加冗余接點,并聯工作。插頭座、開關、繼電器的多余接點全部利用,多點并接。
          A107 每個接線板應有10%的接線柱或接線點作為備用。
          A108 當轉換開關的可靠性小于單元可靠度50%時,則應采用工作儲備。
          A109 當體積、重量非關重要,而可靠性及耗電至關重要時則應采取非工作儲備,非工作儲備有利于維修。
          A110 儲備設計中  功能冗余是非常可取的,當其中冗余部件失效時并不影響主要功能;而同時工作時,又收到降額設計的效果。
          A111 對于易失效的元器件應采取工作儲備(熱儲備)。
          A112 假如信息傳遞不答應中斷應采取工作儲備。
          A113 假如對設備的體積、重量等有嚴格要求,而進步單元的可靠性又有可能滿足執行任務要求的話就不必采用儲備設計;同時應考慮經濟性。
          A114 盡管“并串”比“串并”可靠性高,但考慮便于維修,“串并”也是可取的。
          A115 對于設備(或系統)中的可靠性薄弱環節進行儲備設計而采取混合儲備設計措施是很可取的。這是經過可靠性、經濟性及重量和體積的權衡結果。
          A116 在冷儲備設計中,應盡量采用自動切換轉置。
          A117 運動狀態下的非工作儲備(冷儲備)可以縮短信號中斷時間,在儲備設計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說明。
          A118 保證熱流通道盡可能短,橫截面要盡量大。
          A119 在需要傳熱性能高時,可考慮采用熱管。熱管散熱量可比實之銅導體高數百倍。
          A120 利用金屬機箱或底盤散熱。
          A121 力求使所有的接頭都能傳熱,并且緊密地安裝在一起以保證*大的金屬接觸面。必要時,建議加一層導熱硅膠 以進步產品質量傳熱性能。
          A122 將需散熱一瓦以上的器件安裝在金屬底盤上,或安裝傳熱通道通至散熱器。
          A123 器件的方向及安裝方式應保證*大對流。
          A124 將熱敏部件裝在熱源下面,或將其隔離。
          A125 安裝零件時,應充分考慮到四周零件輻射出的熱,以使每一器件的溫度都不超過其*大工作溫度雨避免對準熱源。
          A126 對靠近熱源的熱敏部件,要加上光滑的涂上漆的熱屏蔽。
          A127 確保熱源具有高輻射系數。假如處于嵌埋狀態,須用金屬傳熱器通至冷卻裝置。
          A128 玻璃環氧樹脂線路板式不佳散熱器,不能全靠自然冷卻。
          A129 假如玻璃環氧樹脂印制線路板不能足以散發所產生的熱量,則應考慮加設散熱網絡和金屬總印制電路板。
          A130 選用導熱系數大材料制造熱傳導零件。例如:銀、紫銅、氧化鈹陶瓷及鋁等。
          A131 加大熱傳導面積和傳導零件之間的接觸面積。在兩種不同溫度的物體相互接觸時,接觸熱阻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必須進步接觸表面的加工精度、加大接觸壓力或墊進軟的可展性導熱材料。
          A132 在熱傳導路徑中不應有盡熱或隔熱元器件。
          A133 適當采用物理隔離法或盡熱法。
          A134 使用透風機進行風冷,倆電子元器件溫度保持在**的工作溫度范圍內。透風口必須符合電磁干擾、**性要求,同時應考慮防淋雨要求。
          A135 氣冷系統需根據散熱量進行設計,并應根據下列條件:在封閉的設備內壓力降低時應通進的空氣量、設備的體積,在熱源出保持**的工作溫度,以及冷卻功率的*低限度(即使空氣在冷卻系統內運動所需的能量)。
          A136 設計時應留意使風機馬達冷卻。
          A137 用以冷卻內部部件的空氣須經過濾,否則大量污物將積在敏感的線路上,引起功能下降或腐蝕(在濕潤環境中會更加速進行),污物還能阻礙空氣流通和起盡熱作用,使部件得不到冷卻。
          A138 設計時留意使強制透風和自然透風的方向一致。
          A139 不要重復使用冷卻空氣。假如必須使用用過的空氣或連續使用時,空氣通過各部件的順序必須仔細安排。要先冷卻熱敏零件和工作溫度低的零件,保證冷卻劑有足夠的熱容量來將全部零件維持在工作溫度以內。
          A140 設計強制風冷系統應保證在機箱內產生足夠的正壓強。
          A141 設置整套的冷卻系統,以免在底盤抽出維修時不能抗高溫的器件被高溫熱致失效。
          A142 進進的空氣和排出的空氣之間的溫差不應超過14℃
          A143 保證進氣與排氣間有足夠的間隔。
          A144 非經特別答應,不可將透風孔及排氣孔開在機箱頂部或面板上。
          A145 盡量減低噪音與振動,包括風機與設備箱間的共振。
          A146 使用無刷交流電機驅動的風扇、風機和泵,或者適當屏蔽的直流電動機。
          A147 留意勿使可伸縮的單面式組合抽屜阻礙冷卻氣流。
          A148 在計算空氣流量時,要考慮因空氣通道布線而減少的截面積。
          A149 若設備必須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或高密度熱源下工作,以致自然冷卻或強制風冷法均不使用時,可以使用液冷或蒸發冷卻法。
          A150 假如必須用液冷法,*好用水作冷卻劑。
          A151 設計時留意使冷卻劑能自由膨脹,而機箱則須承受冷卻劑的*大蒸汽壓力。
          A152 留意管道必須合乎要求,設備必須嚴封,嚴防氣塞。
          A153 吸氣孔與過濾塞必須裝置適當。
          A154 留意冷卻系統的吸氣孔應在較低部位而排氣閥應在較高部位。在每一個斷開處安裝檢驗閥。
          A155 要確保冷卻劑不致再*高的工作溫度以下沸騰(如有必要,應安裝溫度控制器件),還應確保冷卻劑不致在*低溫度以下結冰。上述任一情況都會導致管道破裂。
          A156 要避免蒸汽在設備內冷凝。
          A157 設計冷卻系統時,必須考慮到維修。要從整個系統的現點出發來選擇熱交換器、冷卻劑以及管道。冷卻劑必須對交換器和管道沒有腐蝕作用。
          A158 布置未經屏蔽的電子管時,其間隔至少應為直徑的1~0.5倍。避免陽極過熱。
          A159 為避免電子管輻射熱影響熱敏器件、屏蔽罩的內面的輻射能力要強(涂黑),而外面則應是光滑的,并能將熱傳導到底盤上。
          A160 不要把傳熱的屏蔽罩安裝在塑料底盤上。
          A161 當激振頻率很低時,應增強結構的剛性,進步設備及元器件的固有頻率與激振頻率的比值,使隔振系數接應于1,以使設備和元器件的固有頻率闊別共振區。
          A162 盡量進步設備的固有振動頻率,電子設備機柜的固有振動頻率應為*高強迫頻率的兩倍,電子組件應為機柜的兩倍。如艦船和潛水艇的振動頻率普遍范圍在12~33赫,機柜固有振動頻率不低于60赫,組件的固有振動頻率不低于120赫。
          A163 應將導線編織在一起,并用線夾 分段固定,電子元器件的引線應盡量短以進步固有有頻率。
          A164 電子器件(直徑超過1.3cm或每一引頭重量超過7克)應夾定或用其它方法固定在底盤上或板上,以防止由于疲憊或振動而引起的斷裂。
          A165 焊接到同一端頭的絞合銅線必須加以固定,使其在受振動時,使導體在靠近各股銅線焊接在一起處不致發生彎曲。
          A166 連結引頭處不可沒有支撐物。
          A167 使用軟電線而不宜用硬導線,因后者在撓曲與振動時易折斷。
          A168 使用具有足夠強度的對準銷或類似裝置以承受底盤和機箱之間的沖擊或振動。不要依靠電氣連接器和底盤滑板組件來承受這種負荷。
          A169 抽斗或活動底盤須至少在前面和后面具有兩個引銷。配合零件須十分嚴密以免振動時互相沖擊。
          A170 在門和抽斗上安裝鎖定裝置,以各沖擊或振動時打開。
          A171 避免懸臂式安裝器件。如采用時,必須經過仔細計算,使其強度能在使用的設備*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滿足要求。
          A172 沉重的部件應盡量靠近支架,并盡可能安裝在較低的位置。假如設備很高,要在頂部安裝防搖裝置或托架,則應將沉重的部件盡可能地安裝在靠近設備的后壁。
          A173 設備的機箱不應在50赫以下發生共振。
          A174 大型平面薄壁金屬零件,應加折皺、彎曲、或支撐架。
          A175 模塊和印制電路板的自然頻率應高于農們的支撐架(*好在60赫以上)??刹捎眯“鍓K或加支撐架以達到這個目的。
          A176 所有調諧元件應有固定制動的裝置,使調諧元器件在振動和沖擊時不會自行移動。

          A177 在使用一個繼電器的地方可同時使用兩個功能相同而頻率不同的繼電器。

          A178 繼電器安裝應使觸點的動作方向同銜鐵的吸合方向,盡量不要同振動方向一致, 為了防止縱向和橫向振動失效可用兩個安裝方向相垂直的繼電器。
          A179 實施振動、沖擊隔離設計,對發射系同一些關鍵電真空器件,要采取特殊減震緩沖措施,要使元器件受震強度低于0.2m/s2(加速度)。
          A180 加速力傳到機柜內部時,它會逐漸變小,能夠經受高加速應力的零部件應要機柜內安裝,不能經受高加速應力的零部件應在機柜中心處安裝。
          A181 不使用鉗傷和裂紋導線,在兩端具有相對運動的情況下,導線應當放長。
          A182 通過金屬孔或靠近金屬零件的導線必須另外套上金屬套管。
          A183 對于插接式的元器件(如電子管等)其縱軸方向應與振動方向一致。同時,應加設蓋帽或管罩。
          A184 對于不同的半導體器件安裝方法應不同,對于帶插座的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應壓上護圈,護圈用螺栓接固在底座上。對于有焊接引線的晶體管,可以采取外裝、專用彈簧夾、護圈或涂料(如硅橡膠)固定在印刷板上。
          A185 對于電阻器和電容器在安裝時關鍵在于避免諧振。為此,一般采用剪短引線來進步其固有頻率使之離開干擾頻譜。對于小型電阻、電容只有盡可能臥裝。在元件與底板間埴充橡皮或用硅橡膠封裝。對大的電阻、電容器則需用附加緊固裝置。
          A186 對于印制電路板,應加固和鎖緊,以免在振動時放生接觸不佳和脫開振壞。
          A187 對于陶瓷元件及其他較脆弱的元件和金屬件聯接時,它們之間*好墊上橡皮、塑膠、纖維及毛氈等襯墊。
          A188 為了進步抗振動和沖擊的能力,應盡可能的使設備小型化。其優點 是易使設備有較堅固的結構和較調的固有頻率,在即定的加速度下,慣性力也小。
          A189 對于特別性振動的元器件和部件(如主振動回路元件)可進行單獨的被動隔振。對振動源(如電機等)也要單獨進行主動隔振。
          A190 在結構設計時,除要認真進行動態強度、剛度等計算外,還必須進行必要的模型模擬試驗,以確??箵粽駝有阅?。
          A191 采用新型高分子輕質材料封裝元器件,可以對高沖擊振動下易損壞的部件進行防護。
          A192 適當的選擇和設計減振器,使設備實際承受的機械力低于許可的極限值。在選擇和設計減振器時,緩沖和減振兩種效果進行權衡。須知,緩沖和減振往往是矛盾的。
          A193 對元器件進行灌封是*有效的對其進行天氣環境防護的措施。
          A194 對于不可更換的或不可修復的元器件組合裝置可以采用環氧樹脂灌裝。
          A195 對于含有失效率較高及價格昂貴元器傷勢元器件組合裝置可以采用可拆卸灌封。如硅橡膠封,硅凝膠灌封和可拆卸的環氧樹脂灌封等。
          A196 為了防潮,元器件表面可涂覆有機漆。
          A197 為了防潮,對元器件可以采取憎水處理及浸漬等化學防護措施。
          A198 對設備或組件進行密封是防止潮氣及鹽霧長期影響的*有效的機械防潮方法。
          A199 采用密封措施時,必須留意解決好設備或組合密封后的期熱題目。利用導熱性好的材料作外殼,或采用特殊導熱措施,還必須留意消除可能在設備內部造成腐蝕條件的各種因素。
          A200 為了防止鹽霧對設備的危害,應嚴格電鍍工藝、保證鍍層厚度、選擇合適電鍍材料(如鉛--錫合金)等,這些措施對鹽霧雨海水具有十分滿足的抵抗能力。
          A201 為了防止霉菌對電子設備的危害,應對設備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降低溫度和濕度保持良好的透風條件,以防止霉菌生長。
          A202 將設備嚴格密封,加進干燥劑,使其內部空氣干燥,是防止霉菌的具體措施之一。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2243號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