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v9bbx"><nobr id="v9bbx"><progress id="v9bbx"></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v9bbx"><form id="v9bbx"><nobr id="v9bbx"></nobr></form></address> <span id="v9bbx"><th id="v9bbx"></th></span>

          <form id="v9bbx"></form>

          聯系我們
          東莞市眾升儀器有限公司
           

          業務部
          聯系人:陳平
          聯系電話:0769-23131676
          傳真號碼:0769-23131096
          移動電話:15989633801(微信同號)
          Email:ZS1717@163.com
           QQ:782352024


          地址:東莞市莞城街道東城路莞城段33號405室
          公司網址:http://www.arammusic.cn
          文章詳情

          浪涌(沖擊)抗擾度測試及校準方法探討!(一)

          日期:2025-04-28 19:40
          瀏覽次數:42
          摘要: 1 前言 為了真實模擬設備在實際運行中可能遇到的雷擊或開關切換瞬變造成的電壓或電流浪涌,評價電子電氣設備對雷擊浪涌的抗擾度水平,標準要求受試設備(EUT)要在規定的帶電(DC或AC供電電源)工作狀態下,用能產生1.2/50us開路電壓波和8/20us短路電流波的組合波信號發生器進行雷擊浪涌抗擾度試驗,以檢驗被測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本文通過結合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介紹了雷擊浪涌測試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并搭建雷擊浪涌的測試平臺并分析不同耦合方式之間的差異。 2 浪涌波形定義 ...

          1 前言

          為了真實模擬設備在實際運行中可能遇到的雷擊或開關切換瞬變造成的電壓或電流浪涌,評價電子電氣設備對雷擊浪涌的抗擾度水平,標準要求受試設備(EUT)要在規定的帶電(DC或AC供電電源)工作狀態下,用能產生1.2/50us開路電壓波和8/20us短路電流波的組合波信號發生器進行雷擊浪涌抗擾度試驗,以檢驗被測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本文通過結合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介紹了雷擊浪涌測試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并搭建雷擊浪涌的測試平臺并分析不同耦合方式之間的差異。


          2 浪涌波形定義

          GB 17626.5-2019給出了一種在實際測試工作中更具可操作性的波形和參數定義,如圖1、圖2所示。


          圖1 未連接CDN的發生器輸出端的開路電壓波形(1.2/50us)

          其中Tw為持續時間,定義為電壓波形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別為50%峰值電壓之間經過的時間,T為波前時間,定義為電壓波形上升沿在30%峰值電壓和90% 峰值電壓之間經過的時間:

          波前時間:Tf=1.67×T=1.2×(1±30%)μs,1.67為0.9和0.3閾值只差的倒數。

          持續時間:Td=Tw=50×(1±20%)μs


          圖2 未連接CDN的發生器輸出端的短路電流波形(8/20us)

          短路電流的波形參數依然為波前時間和持續時間,定義和開路電壓一致,不再贅述,標準定義:

          波前時間: Tf=1.25×Tr=8×(1±20%)μs,1.25為0.9和0.1閾值只差的倒數。

          持續時間: Td=1.18×Tw=20×(1±20%)μs,1.18為經驗值。

          而對于(10/700)μs–(5/320)μs波形來說,由于此波形只用于直連到戶外通訊網絡的同步互聯線纜,適用范圍小。所以標準把此波形的定義放入附錄A中,如圖3、圖4所示.


          圖3 開路電壓波形(10/700us)

          其中Tw為持續時間,定義為電流波形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別為50%峰值電流之間經過的時間,T為波前時間,定義為電流波形上升沿在30%峰值電壓和90%峰值電流之間經過的時間:波形峰值50%~50%經過的時間,T為波前脈沖峰值30~90%經過的時間。標準定義:

          波前時間:Tf=1.67×T=10×(1±30%)μs

          持續時間:Td=Tw=700×(1±20%)μs


          圖4 短路電流波形(5/320us)

          短路電流的波形參數依然為波前時間和持續時間,定義和開路電壓一致,不再贅述,標準定義:

          波前時間: Tf=1,25×Tr=5×(1±20%)μs

          持續時間: Td=Tw=320×(1±20%)μs

          3 浪涌(沖擊)測試系統

          浪涌(沖擊)測試系統主要是由浪涌信號發生器和耦合/去耦網絡兩部分組成。為了生成符合標準定義的雷擊浪涌信號波形,在標準GB/T 17626.5-2019中對于組合波發生器的電路結構和性能指標進行了規定。

          3.1 浪涌信號發生器

          在整個浪涌測試系統中,浪涌組合波發生器是*關鍵的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產生浪涌波形。在標準GB/T 17626.5-2019中有浪涌組合波發生器的電路結構,圖5為(1.2/50)μs-(8/20)μs波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5 組合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1.2/50μs-8/20μs)

          如圖5的(1.2/50)μs-(8/20)μs波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所示,浪涌發生器的電路是由兩個部分構成,分別為充電回路和脈沖形成回路。充電回路的電路由高壓發生器 U、充電電阻Rc和儲能電容Cc組成,脈沖形成回路的電路由脈沖持續時間調節電阻RS1、RS2、阻抗匹配電阻Rm和調節上升時間形成的電感Lr組成。

          工作原理為:當開關處于斷開狀態,此時電路會通過RC、CC充電回路對儲能電容Cc進行充電。在儲能電容Cc 儲滿需要的電壓電量后,主電路開關閉合并形成放電回路。在開關閉合初始一段時間,儲能電容Cc向Rm、Lr和RS2進行放電,此時在RS2兩端測得的雷擊浪涌電壓波形正處于波形的上升狀態,在這段時間電感Lr在脈沖電路中也起到了儲能作用,隨著儲能電容Cc的電量慢慢減少,電感Lr和電容Cc同時對電阻RS1、Rm和RS2放電,此時RS2兩端測得的雷擊浪涌電壓波形由峰值開始下降。電阻Rm則保證了整個發生器的內阻為2Ω,*終即可得到所要求的(1.2/50)μs-(8/20)μs雷擊浪涌波形。

          同樣,圖6為(10/700)μs-(5/320)μs波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6 組合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10/700μs-5/320μs)

          如圖6的(10/700)μs-(5/320)μs波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圖所示,浪涌發生器的電路同樣分為充電回路和脈沖形成回路。充電回路的電路由高壓發生器U、充電電阻Rc和儲能電容Cc構成,脈沖形成回路的電路由脈沖持續時間調節電阻RS、Rm1、Rm2和調節上升時間的電容Cs組成,開關S1閉合時,使用外部匹配阻抗。

          充電回路的工作原理和(1.2/50)μs-(8/20)μs波形發生器的電路原理相同,脈沖形成回路的工作原理略有區別,由于(10/700)μs 波形的上升時間和持續時間大大長于(1.2/50)μs波形,故使用了電容Cs用來代替電感Lr。同時內置阻抗Rm1按照標準要求改為15Ω,內置阻抗Rm2為25Ω,此時發生器內阻為40Ω,需注意的是,當開關S1閉合時電阻Rm2被短路跳開,此時可以使用外部匹配電阻。*終即可得到所要求的(10/700)μs-(5/320)μs浪涌波形。

          3.2 耦合/去耦網絡

          雷擊浪涌耦合去耦網絡按照其工作原理可以分為耦合網絡部分和去耦網絡部分。耦合網絡的作用是將組合波發生器的浪涌信號傳送到被測設備上,限制從被測設備的電源線流入組合波發生器的電流對發生器本體造成破壞,減小對浪涌波形的影響。去耦網絡的作用是為浪涌信號提供足夠的去耦阻抗,避免浪涌信號竄入電網對由同一電源供電的非受試設備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連接到同一電源的其他設備可能含有防雷器件,在不使用去耦網絡的情況下,非受試設備上防雷器件會阻止EUT上浪涌的施加及影響浪涌試驗結果。

          雷擊浪涌的耦合去耦網絡根據適用范圍可以分為:電源線耦合/去耦網絡和互聯線耦合/去耦網絡,其中電源線耦合/去耦網絡包含單相交流或直流耦合/去耦網絡、三相交流耦合/去耦網絡;互聯線耦合/去耦網絡包含非屏蔽非對稱耦合/去耦網絡、非屏蔽對稱耦合/去耦網絡。

          一般浪涌信號耦合到EUT上的方式有電容耦合和氣體放電管耦合,其中后者對組合波發生器的輸出波形影響較明顯,故使用電容耦合較多。若選用小的耦合電容值,則電源側殘余浪涌電壓較低,但產生沖擊電流的效率較低;若選用大的耦合電容值,則耦合到EUT效率較高,但殘余電壓較高。為兼顧輸出效率和殘余電壓問題,國家標準規定線-線耦合(差模方式)采用18uF的電容,線-地耦合(共模方式) 采用9uF的電容。電源線耦合去耦網絡的設計應滿足標準中網絡端口的波形參數要求,其去耦網絡部分提供了一個相對雷擊浪涌波來說較高的阻抗,同時這個阻抗又不能影響受試設備的正常供電。耦合網絡部分的耦合元器件使用高壓電容,它的作用和去耦網絡的剛好相反,需要使得雷擊浪涌波形能夠完整的通過。同樣的,信號線耦合/去耦網絡的設計也應滿足標準中網絡端口的波形參數要求,其耦合元件可以是電容、鉗位器或避雷器。

          在進行測試時,應根據不同的產品來選擇相對應的耦合去耦網絡,其選擇方法見圖7:


          圖7 耦合/去耦網絡的選擇

          在標準GB/T 17626.5-2019中給出了耦合去耦網絡 的電路拓撲圖,圖8至圖11分別為單相/直流電源耦合去耦網絡線對線耦合、單相/直流電源耦合去耦網絡線對地耦合、三相電源耦合去耦網絡線對線耦合和三相電源耦合去耦網絡線對地耦合。


          圖8 用于交/直流線上的線-線耦合


          圖9 用于交/直流線上的線-地耦合


          圖10 用于三相交流線上的線-線耦合


          圖11 用于三相交流線上的線-地耦合

          從以圖8至圖11中可以看到,不論是單相還是三相電源耦合/去耦網絡,去耦網絡部分的拓撲結構是一致的。其結構為線與線之間的去耦電容C和每根線上的去耦電感L組成的LC低通濾波器。

          去耦電感L的選取不宜太大,否則既會使耦合/去耦網絡上有較大的電壓壓降,又會造成電感體積龐大,給生產制造和安裝帶來不便。一般來說,為了達到標準中規定的:“耦合/去耦網絡上產生的壓降在額定電流情況下不超過耦合/去耦網絡輸入電壓的10%”。以被測品每相額定電流≤200A計,L值應≤1.5mH,當額定電流>200A 時,L值如圖12所示。


          圖12 額定電流大于200A的耦合/去耦網絡中去耦線上的感抗值

          對于耦合網絡來說,由于耦合方式所模擬的實際情況不同,其分為線-線和線-地兩種情況。由于低壓電網對地的源阻抗為12Ω,對于虛擬阻抗(定義為開路電壓峰值與短路電流峰值之比)為2Ω的組合波發生器,在進行線-地耦合時,故需要另外再串聯10Ω的附加電阻,以增加有效源阻抗。

          所有的電源線耦合/去耦網絡僅適用于(1.2/50)μs-(8/20)μs 雷擊浪涌波形。

          圖 13至圖15分別為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耦合/去耦網絡、非屏蔽對稱互連線耦合/去耦網絡和非屏蔽戶外對稱通信線耦合/去耦網絡。


          圖13 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的耦合/去耦網絡


          圖14 非屏蔽對稱互連線的耦合/去耦網絡


          圖15 非屏蔽戶外對稱通信線的耦合/去耦網絡

          在GB/T 17626.5-2019中分為:

          1)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耦合/去耦網絡中(如圖13所示),R=40Ω,CD為0.5uF電容和氣體放電管;

          2)使用(1.2/50)μs組合波發生器時,非屏蔽對稱互連線耦合/去耦網絡中(如圖14所示),Rc=n×40Ω,n為互連線導線根數,CD可以是電容、氣體放電管、鉗位器、雪崩裝置或任何允許受試設備正常傳輸數據,并同時滿足規定的浪涌波形參數;

          3)使用(10/700)μs組合波發生器時,非屏蔽戶外對稱通信線耦合/去耦網絡中(如圖15所示),Rc=25Ω,CD 為0.5μF電容和氣體放電管。

          4 浪涌測試系統試驗配置及試驗過程要求

          4.1 試驗配置

          在標準中,對于進行浪涌的測試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測試布置和測試 程序都有著明確要求,雷擊浪涌測試系統的試驗配置主要包括以下設備:

          ü 被測設備

          ü 輔助設備(需要時)

          ü 電纜(規定的類型和長度)

          ü 耦合/去耦網絡

          ü 組合波發生器

          ü 參考接地平面

          圖16~圖18分別為電源端口、非屏蔽互連線端口及屏蔽互連線的浪涌試驗配置圖。


          圖16 電源端口浪涌試驗配置圖


          圖17非屏蔽互連線端口浪涌試驗配置圖


          圖18屏蔽互連線的浪涌試驗配置圖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2243號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